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诸葛亮躬耕地

 诸葛亮躬耕地争论(之二)

时间:2021-11-24  来源:  作者:
QQ截图20211124154122.jpg
 
宋元明清时期,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依然处于萌芽状态;可能是基于民间对诸葛亮的崇拜和神话,无论南阳或是襄阳,都有官方参与组织的祭拜诸葛亮活动。
 
QQ截图20211124154135.jpg
南阳的官方祭祀活动可能稍早于襄阳。据《古今图书集成· 职方典》卷四六一所载元代程钜夫的《敕赐南阳诸葛书院碑》,记述了元武宗至大年间(公元 1308~1311)到仁宗延佑年(1314~1320)修建诸葛庙、孔子庙和诸葛书院的事宜∶"南阳城西五里,有岗阜然隆起,曰卧龙岗;有井渊然亭深,曰诸葛井者,相传汉相忠武侯故居。民岁祀之。巫砚杂糅,荐献无节,默礼慢贤,君子病之。至大初,故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何玮行农至郡,率官吏长老伏谒祠下,顾瞻律徊,慨然兴怀。""出步祠东,得隙地焉。曰∶是足以建庙学矣。""上于省以闻,报可。至大二年春即工,大修侯祠而加广焉。祠之东为孔子庙,庙之后为学。凡堂序门庑,庖福库庾,肄业之斋,度书之阁,官守之舍,咸备。屋以间计,祠有十二,庙学四十有六,端庄广直,不务奢丽。皇庆元年秋落成。"由此可见,南阳关于诸葛亮的祭祀祠堂,至迟在元代之前就已经成规模,而到元代时,地方政府为加强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疏导和管理,直接参与诸葛亮祠的祭祀活动,并在诸葛亮祠旁边又修建了诸葛书院,孔子庙。明承元制,继续加强对南阳武侯祠的管理。据明王直的《重修武侯祠记》、李东阳的《重修诸葛武侯祠记》和牛凤的《改正诸葛武侯祠记》所载,明代洪武年间诸葛亮被朝廷指定为从祀的历代名臣之一,开始奉敕重修武侯祠。嗣后,洪熙、宣德、成化、弘治、嘉靖各代都有持续修缮武侯祠的活动。
而襄阳的官方祭祀活动似乎要晚得多。据《襄阳府志·襄康王崇慰先贤书》明成化年间(公元1465~1487)建成"隆中十井",不久被破坏;弘治年间,襄王朱见淑将诸葛祠毁掉修建自己的陵寝,而"将诸葛祠迁于山之左臂,地既非宜,庙且陋小",很快墙倾壁坏;明武宗在隆中东山再造诸葛新祠,但是规模很小。到清康熙年间,隆中诸葛祠多次修缮,尤其是郧襄观察使赵承恩主修时,不仅整修明祠,而且又增添了三顾堂、野云亭、草庐亭和抱膝亭等景观;光绪年间(公元1875~1908)又扩建乐"古隆中"的大青石牌坊。
在这里,诸葛亮祠堂的建造和祭祀活动,可以说都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忠君爱国和智慧人生的崇拜。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论争,民间可能有所争议,但还没有达到针锋相对、笔枪舌箭的地步。
 
QQ截图20211124154149.jpg
 
QQ截图20211124154200.jpg
 
QQ截图20211124154209.jpg
 
本文出自:郑笑楠   郑先兴 著《诸葛亮研究》
郑先兴 南阳师范学院教授  历史学博士
上一篇: 诸葛亮躬耕地争论(之一)
下一篇:探寻南阳武侯祠-黄权其人其事